今年3月以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服务擦靓微笑”为宗旨,矢志不渝推进“就业创业兴业,惠民惠企惠农”,全区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升,不断为全区建设“一极两地四中心”贡献就业创业力量,让幸福欧潭“业”满园。

目前,全区有市场主体64000个,聚集工业企业1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4家;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含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含潜在瞪羚)企业11家;有国家级、省级研发和检测机构59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9个;有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汇聚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856名。建成创新创业平台9个,孵化面积101万余平方米,在孵企业2250家。

稳岗工作有力度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是助力就业、扶持创业的最大诚意。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宣传有效全面覆盖与上门精准落实政策相结合,全面做好“免申即享”与经常提示即时核实相结合,积极围绕“留心、留岗、留工、留人”四个方面,组织实施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等15项活动,实现员工就地过年有关怀、企业开工复工有保障、节后务工有支持;积极指导本地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鼓励制定错峰放假和调休计划,以岗留工、以薪留工;围绕区内“2+N”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切实鼓励企业结合需要灵活安排职工在岗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开通快速申领通道,及时对符合条件人员兑现失业保险待遇、临时生活补助。

目前,共为1131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2354.6万元,涉及6万余人;为8家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41万元,为210家企业拨付企业招工宣传补贴92.58万元,为7家企业拨付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30.2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用工的资金压力。

综合素质有提升

积极通过强化政校企联系、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坊、出台支持技能培训政策、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区乡村三级联动等措施,经常性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培训63期,培训2079人,拨付各类培训补贴24.95万元。大力开展“以训稳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在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培训领域涉及车工、钳工、电工、焊工、电子组装、缝纫裁剪、变压器制造等10余个专业(工种),有力地提升了区内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已组织企业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等城乡各类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积极推行“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资源,加快推进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操培训融合发展。

市民曾金凤说:“在政府宣传中,我了解到有免费的美容化妆培训,就邀约了朋友一起参加,没想到培训后不久,就有学校与我们联系,请我们为参加文艺汇演的学生化妆,现在我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美妆店,靠着这项技能实现了稳定创业就业。”

充分就业有渠道

紧扣鼓励、支持、引导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谋职业或者自主创业和全方位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重点,切实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促进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就业援助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区内市场主体、近企业、扶贫车间、机关事业单位等不断提供优质就业供给;充分发挥区内近1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作用,围绕新经济新业态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联合媒体和单位开展“就业帮扶真情相助”“家门口来了富士康,房旁边就是吉利科技,出门就可见到同兴达,幸福就在家门口”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4场,组织参与企业270余家,提供岗位1.2万个。今年5月27日,在赣州国际企业中心举办“校园招聘进园区”招聘活动,共有130多家企业参会揽才,提供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3000多个,涉及管理类、技术类、服务类、业务类等,吸引求职者近10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51人。今年以来,已为企业送工8500余人。

倾情援助有温度

结合“2022年全国就业援助月”活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排摸就业创业困难人员,走访普查摸清就业创业困难人员底数,深入开展精准帮扶,结合援助对象的就业创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帮扶;切实加强同乡村振兴部门的沟通配合,举办系列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平台组织开展信息推送和岗位对接活动;积极主动推介一批就业创业项目,依托就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适合就业创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时为援助对象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政策,宣传典型,传播“就业优先、创业自豪”的新时代就业创业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困难就业人员的良好氛围;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动就业帮扶,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还有目前,已为850名脱贫劳动力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60.86万元,为47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运行费补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补贴70.95万元,吸纳510名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有效促进了全区脱贫群众稳定就业。三江乡苑倩制衣厂吸纳的脱贫劳动力陈爱兰,就业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家庭境遇也得到了明显改变。短短三年间,陈爱兰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找回对生活的信心,在感激政府和就业帮扶车间的同时,陈爱兰非常珍惜人生当中这个美好的“蜕变重生”。

真诚服务有质量

在服务体系上,持续完善区、乡(镇、街道、管理处)和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区级层面打造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6个乡(镇、街道、管理处)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窗口,8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专门通道,提供便捷化就业服务、就业政策咨询等业务。在服务方式上,一方面依托金岭科技园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固定展位、区内人力资源公司拓展就业信息,不定期开展公益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为直接的线下就业服务;另一方面,依托赣州人事人才网等,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就业服务。针对退役军人、女性、残疾人、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切实加大和区总工会、区社管局、区司法分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的就业合作力度以实现帮扶就业、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共办理“提速办”3120件、“打包办”1235件。“以前,我们办理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还要去区里,现在好了,镇政府就能办,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还能在窗口了解到就业创业的其他政策,服务越来越便民、越来越暖心。”湖边镇居民管叙华说。

全民创业有舞台

紧扣区打造“一极两地四中心”战略部署,把唱好“双城记”(赣州新能源科技城、赣州现代电子科技城)、建好“两区景”(高铁空港新区、欧潭新区)、绘好“两圈图”(“城市之眼”商务圈、“章江之眼”生态圈)作为创业沃土,充分发挥区内工业企业多、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众创空间多、创业孵化器多、中高职职业院校多等实际,结合区内每月一次的“企业服务日”、经常性开展的“就业创业调研”等,今年以来为创业孵化基地37家企业发放运行费补贴56.3万元;为4家中小微企业、74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22万元;为大学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万元,全力支持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稳步发展。区西城科技园、恒科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赣州国际企业中心获评“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总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新评数量占全市的二分之一。

大学生李优信的追梦之举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我返乡创业后一步步走向成功,离不开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李优信说,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他成功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政府贴息后自己仅需要支付2.2%的利息,解决了创业过程中融资这个关键问题。

系列活动有亮点

一季度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13场,紧紧围绕驻区高校毕业生“留下来”和本区户籍大学生“愿意回”的目标,围绕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扎实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坚持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环境生态、用地集约、服务集成”的要求,全力助推各类创业载体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创业载体开展政策宣讲,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辐射度,积极帮助各创业载体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规范运营模式,形成良性孵化机制;定期邀请区内外创业专家、企业家、风投企业举办讲座、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切实提升创业载体的孵化效益。如通过开展“中国创翼”等专题活动,积极引导各级各地用市场化手段为创业者和创业服务机构架设“有用、好用、常用、够用、必用”的沟通“节点”,促进双方产生更好地化学反应。截至目前,累计参与人员达到2.3万人次。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赣州市选拔赛中,该区参赛项目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列全市第一。(供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李亮 李毅鹏 张婷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