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你们好,我是单只蝴蝶吖,很高兴遇见,点击右上角【关注】,与你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 | 鞠志杰

纸媒的衰落,曾让一大票报刊写手感到了迷茫。

2016年1月,某地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自己的博客和微信朋友圈里晒出成绩单,2015年他共在有正式刊号的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60余篇,其中有数篇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这样的名刊转载。

另外,还在没有刊号的内刊发表了几十篇。

160篇,成绩相当不错,平均每2.25天发表一篇。

但在2018年以后,他不再做这类总结了,他说:发表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甚至已滑到了两位数,不好意思再显摆。

多位文友都有同感:纸媒不好玩了。

每年都有数十家报刊阵亡,可供发表园地一年比一年少,稿件供大于求,发表机会自然缩减。

这个账不用细算,大家都明白。

2017年,我和文友们闲聊时说:报刊写手应该适时向自媒体写手转型了,到网上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而那时,多位文友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有的已做得风生水起。

那两年,文学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传播给网络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流,文友们互相品评、转发、赞赏、捧场……不亦乐乎。

然而,再美的香水也干不过韭菜盒子,高涨的自我陶醉终究满足不了芸芸大众的胃口,在惨淡的点击量下,很多清高的纯文学作品都败下阵来。

一大票文学青年和文学大叔大婶们又迷茫了!

我们继续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转型,不光是阵地的转换,更应该是思维的转换。

如果想在自媒上发展,那就应该去写适合自媒体需要的文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诗歌、小说等纯文学作品。

自媒体需要什么文章?热点追踪、情感发泄、娱乐八卦、政经解读……

自媒体要达到的效果是:要么戳中你的泪腺,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要么戳中你的心窝,让你恨得活来死去!

都知道这个理,但我们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

我们甚至认为,很多所谓的自媒体文章,不过是拼凑+整合+评论……

一位文友一针见血地说:一篇文章3000字,有500字是他们自己的就不错了。就是这样的文章,还好意思标上「原创」?!

他说得没错!百分之七十的自媒体文章都是这样的。

看起来像是违规,甚至被人不齿。

但是,小编们毕竟付出了劳动,即使是整合,那也是要花费工夫的。

而且,它们就是有市场,就是受粉丝欢迎。

这样的转型让很多传统报刊写手不能接受,甚至不屑于接受。

一篇随笔,一共1000字,但我敢保证999个字都是我自己的。

去摘抄去整合,然后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事情我干不出来!

报刊写手就这样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纯情与纯真。

于是,几位文友自动从微信公众号上的阵地上退了出来,微信公众号也不再用心去打理。

有的则有一搭无一搭,即使更新,发布的也是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

但是,他们在纸媒上的创作却更精心了,发表数量虽然下降,但质量却有所上升。

大浪淘沙始见金,留下的纸媒都是精品。

宁可在优质报刊上发表一篇,也不去公众号上发表十篇。很多文友如是说。

公众号上发表的门槛太低了,那不叫发表,应该叫推送。

只有在正规报刊上发表,文字才真正被承认。

正因为如此,现在公众号上的纯文学作品数量较2017年已大幅度下降。

一大批报刊写手,又开始回归纸媒。

当然,也有个别转型成功的,公众号粉丝已迈入10万+行列。

还有少数高手,成为纸媒自媒两栖写手。

如六神磊磊、李月亮、王汉周等。

更有个别顶尖高手,不仅在自媒的天地畅游着,还在纸媒的世界傲娇着。

但毕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振宇。

其创立了公众号罗辑思维,但他所推送的文章却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媒体文章,把热点事件罗列整合,然后戳你的痛点。

他就写哲思短文,每篇五六百字的体量,跟你讲故事讲道理。

点击量也不是很高,上10万+的寥寥。

但是,却有N多篇被《读者》转载。

我观察了一下,从2019起到现在,《读者》杂志几乎期期转载罗振宇的文章。

罗振宇在《读者》开了不是专栏的专栏。

被中国这家发行量最大的选刊青睐,可以吹一辈子牛皮了。

另一个是连岳。

这位前媒体人创立的公众号名称就是他自己的名字。

同样,他也不写那种纯粹意义上的自媒体文章。

他只写随感杂谈,也追热点但不冗长,完全是报纸副刊的模式。

换言之,那文章拿在报纸副刊上发,也一点不违和。

每篇八九百字的体量,但有思想,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助益,点击量篇篇10万+。

从点击量上看,连岳已至少拥有了百万之众的粉丝。

这两年,《读者》也选载了他的一些文章,尽管数量上没有罗振宇多。

而《读者》也开始从公众号上转载文章,每期都有五六篇之多。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读者》的选稿态度:我只选好的,不管你出自哪。

自媒体自2014年运行至今,该火的火了,该倒了倒了,该分化的分化了。

蛋糕就那么大,也已分得差不多,没有神功,任谁也难再异军突起。

据腾讯官方数字,截至目前,全国注册微信公众号已超过2000万个。

什么概念,每70个人,就有一个人有微信公众号。

有少部分人,靠运营自媒体获得了躺平的资格。

但绝大数人,尤其众多的写作者,仍然是在自娱自乐。

自媒体的江湖中有两类大神儿,一类是有名的人,这类人凡推文必署名,文后必简介,结果声名远播,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作家和写手。

另一类是无名的人,这类大神儿很神秘,虽然爆文频出,平台响亮,但从不署名,不知他姓氏名谁。

而更多的自媒体人,都成了打酱油的。有的即使把名字放在标题里,仍然籍籍无名。

那些有名的大神儿成了传说,那些无名的大神儿成了传奇。而绝大多数的自媒体人,只是在传播。

这就是自媒体的江湖。

报刊写手欲染指,不说要练会降龙十八掌吧,最起码也得要学会凌波微步,好左右逢源化解危机。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多学点刨食本领。

而对于自媒体文章,应学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

不可一直鄙视,甚至拉仇恨。

现在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迹象,很多自媒体小编也认识到了曾经的「原创」有点不严肃,于是,在一些文章上主动放弃了标注「原创」。

这种态度很好。

不是自己写的就不据为己有,而是把它奉献给公众。

大气!

不像个别公众号,不标上「原创」就不甘心,千方百计地去设计去索取。

这实际上是一种贪婪。

「原创」标与不标,这应该是个原则问题。

不遵守,乱标注,其文风也好不到哪去。

2016年,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真正的好文章适合所有报刊。

这句话到今天看来可以改为:真正的好文章适合所有平台。

不要逼迫自己去转型了,而是随心所欲地去写,写自己爱写的文章。

每个人的思维从一生下来时基因就已经决定了,是哪种类型就是哪种类型,很难改变。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难自己。

但是一定要写好文章。

什么是好文章?原来我说有三个标准: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身。

现在可以再加上一条:适合所有平台。

所写的一篇随笔不仅报纸副刊抢着发,即使发到微信公众号上,还能被粉丝狂转点赞。

不用说,这就是好文章了。

写不出好文章,就算把宇宙第一大号人民日报这样的平台拿来用,也照样上不了10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看见人家平台大粉丝多,不如自己沉静下来多写点有价值的文章。

最好的平台就是写作者自己。

你生产出来了好作品,你这个平台就是个好平台。

不光是写作,所有工作都一样。

无论干什么,你都是一个生产者,而每个生产者都可以是一个平台。

但是,我们要立争去做一个有着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好平台,这样才会强大。

强大的人,会朝着有光亮的地方走。

而更强大的人,则自己生成光亮。

那些闪着光亮的文字,永远不会被埋没,当它从罅隙中钻出的那一刻,红霞满天,璀璨夺目!

愿每个写作者,都能成为一束光!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