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哲

近期,有媒体调查并报道了职业筹款推广人这一群体。这些职业筹款人为网络筹款求助者有偿提供推广服务,雇佣推手在微博、微信群内大量传播筹款信息,并向求助者收取高达七成的捐款抽成。有专家认为职业筹款是乘人之危,对互联网慈善事业有很大伤害,需要行业和监管部门及时关注。

6月22日,某购物平台卖家发布的水滴筹代筹业务兼职。

的确,单是抽取七成这一细节,就难以让人接受。无论是筹款的当事人,还是捐过款的网友,看到本是救命的善款,大部分都进入了职业筹款推广人的口袋,心里都不是滋味,也不得不追问:这样的推广合理吗?是不是违背了慈善的初衷,走向了畸形?

目前,已有平台采取遏止措施,如水滴筹平台已经累计管控恶意推广案例800余起,管控恶意推广的用户账号600多个。只是,简单的查处无法让人释怀,职业筹款推广人的出现,固然有一些逐利的动机,但也与网络众筹模式不够完善、职业性的众筹推广服务尚处于蛮荒阶段有关。因此,平台需要做的其实是规范。

记者和筹款推广人之间的聊天记录

近些年,随着网络众筹平台涌现以及社交平台纵深发展,那些有重大疾病却付不起相关治疗费用的病人及其家庭,通过网络渠道看到了希望,有的也确实得到了扶大厦之将倾的社会帮助。但是对很多家庭来说,他们缺乏在网上有效表达和传递自己需求的能力,很多人的社会交际范围是有限的,找筹款人确实是没有办法。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众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曝光,职业筹款推广人才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悄悄地整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这其实也恰恰说明,平台在相关服务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应当探索更高效的慈善商业化运作办法,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有自力救济的可能,而不是把职业筹款人这一职业消灭掉就完事了。

职业筹款人,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职业经理人,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中介服务。这个服务业务不是不可以有,而是应该得到充分的规制和监督。比如,抽成应该控制在一个怎样的合理区间,就需要相应的管理部门去用心调研和设计;而针对虚构信息或者夸大宣传的行为,以及骚扰性的转发,也都是可以依据平台规定加以约束的。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在为我们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近年来的众筹平台,就曾经出现过虚构故事、夸大悲惨情节、平台抽成过高等问题。但说到底,我们应该做的是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刀切地把这些众筹平台彻底清除掉。具体到职业筹款推广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合法、有益于社会的服务,都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这是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本质所在。职业筹款推广人的出现,其实也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能否让这一新兴职业不断得到规范和完善,真正造福于那些处于困顿中的人?这需要从法律法规、行业伦理、平台规则等多方面去努力。

文字:李哲

图片:红星新闻等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